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经常逃课,每次回来,都会遭来父亲的一顿毒打。
渐渐的,他连家都不回了。
现在儿子闯了祸,走上了歪路,麻子的母亲,也只是怪罪儿子不争气。
可从没想过,是什么,让儿子走上不归路的?
他在受人欺负时,得不到该有的安慰和庇护,对整个家庭,都没有认同和归属感。
甚至觉得,这个家有他和没他,都没那么重要。
渐渐的,他只能在社会上,寻找类似遭遇的人,来抱团取暖,互相慰藉,把他们当做同类。
好些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宁愿在外面挨饿,也要跟那些无所事事的野孩子混在一块,都不愿意回家。
说出来有些扎心。
他们那些人聚在一起,能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家里,他们得不到这些。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虽没有刻意,把自己归为哪一类人,但在日常的交际生活中,会有一个无形的手,逐渐把同类人聚在一块。
那些“臭味相投”的人,也是如此,他们也有自己的“圈子”。
有一个调查,不分国界,无论是哪个国家,这些从小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多半是家庭的原因造成的。
要么家庭不和睦,充斥着争吵、家暴、埋怨。
要么自己在家里,得不到关爱,反倒经常遭来殴打、谩骂。
这些因素,不仅会扭曲孩子的心理,让他们遇到事情时,下意识地只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更是会让他们,对整个家庭充满厌恶,无时无刻不想着逃离这个家庭。
这些人,极少一部分,长大以后会吸取家庭的教训。
原生家庭不和谐,他们以后组建家庭时,会小心翼翼呵护家庭,尽量让自己的悲剧,不要在下一代人身上重演。
大部分人,会一辈子活在这个阴霾下,尽管做过无数次的努力和尝试,都很难在从这个阴霾中,走出来。
这种事,在八十年代,尤为多。
好些父母脾气暴躁的,往往他自己也是个暴脾气,这可不是什么基因遗传,而是环境决定了成长。
他从小接触的,解决事情的方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