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电控以及车载芯片领域,基本都是能自研自产就自己做。”
    “就算是玻璃、车身、底盘、内饰这四块,byd也有自己的子公司包生产。”
    “除非是高端一点的配置,类似天窗这种才会给福耀来做。”
    陈峰闻言也是神色一动:“既然了解,那就学学byd自己搞自研自产模式!先和小米团队配合把供应链资源整合一下,未来中泰产出的任何一台车的零部件自主率,我希望做到80以上!”
    “如果有看上合适的供应链厂商直接给我打报告,整个厂子都可以买下来!资金方面不用担心。”
    此话一出,殷建仁也是浑身一震。
    老板这是要搞供应链高度集成啊!
    要是这条路子能走通,未来中泰的造车成本将会比同行低出许多。
    当然,对于小米那套供应链整合模式殷建仁也并不陌生。
    在创办中泰汽车之前,他创立的永康铁牛公司就是专门给一汽、上汽、广汽这些合资大厂做汽车零部件配套的。
    后来一看卖整车利润更大,这才整合了江省当地汽摩配资源开始学同省的吉利进军了造车市场。
    眼下被陈峰提出来要学byd+小米那一套自主+整合模式,殷建仁自然是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毕竟只有资金雄厚或者是销量非常大的车企,才有能力搞这套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要是小点的车企,想要自己单独开一条线去做某个零部件,或者要求供应商压低零部件采购价几乎是异想天开!
    因为汽车零部件这玩意儿属于工业品,一次开模后生产的成品数量越多,成本才能越摊薄。
    就跟之前蓝卫科技生产口罩成本能打到6分钱,别人家的口罩成本要上到几毛钱,对市场形成降维打击一个道理。
    如果整车2万多个零部件都能做到超低成本,那一台车卖到消费者手中得低到什么程度?
    前世的时候,byd就是靠着整车90以上的零部件自主率,才推出了798万一台的混动秦plus一扫整个a级轿车市场。
    在byd没有崛起之前,类似丰田雷凌、卡罗拉这些a级混动车型都是动辄14万起步,落地都要将近20万的宰人价格!
    结果被byd卷得不得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长生鼎毒妃她从地狱来陈平苏雨琪听懂毛茸茸,她爆红全网带飞祖国看见弹幕后,白月光公主她手撕剧本!缠情掠夺,首席boss太偏执倚天:从娘胎开始百无禁忌的张无忌从三十而已开始的影视攻略官道雄才换嫁给绝嗣太子后我连生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