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番话后,苏轼又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神态轻松自若,仿佛早已看淡一切。接着,他继续说道:“而且依我看呐,这次的科举相较于原本历史上的情形,只会更为激烈,简直就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龙争虎斗’啊!”
科举考试过后紧接着便是紧张忙碌的阅卷环节。主考官欧阳修坐在案几前,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试卷,不禁感到一阵头痛袭来。
他揉了揉太阳穴,嘴里喃喃自语着:“这些考生们可真是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压箱底的本事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了啊!”
在这众多试卷之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章衡所答之卷。众人皆对这位本应在历史中成为状元郎的人物此次的表现充满好奇与期待。于是乎,大家纷纷伸长脖子,想要一睹其风采。
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审阅,就连欧阳修也暗自点头,心中暗叹章衡确实有些能耐。不过,最终的定夺还需呈交至官家宋仁宗赵祯处,待官家过目后方能有个确切结论。
当赵祯拿到章衡的卷宗后,起初神情严肃,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语气温和道:
“瞧瞧,朕的孤臣这不就出现了么?”原来,皇帝通过这份试卷洞悉到了章衡的性格特点——为人过于刚直。
这样的性格于其他大臣而言或许会被视为缺点,但对于赵祯来说却是大大的加分项。毕竟,作为一国之君,他可不希望看到臣子们相互勾结、结党营私。如此一来,章衡便成了不二之选。
不过赵祯也没有马上画下朱批,而是看过了其他文人的试卷,“嗯,各有各有的优点,人才很多”赵祯阅过所有卷宗以后,点点头,金榜说这一届是龙虎榜是真没夸大,涌现的人才可真不少。仔细思索过后,赵祯拿起笔在一份试卷人名的位置重点画了圈。
宋仁宗坐在书房的椅子上,微微眯起双眸,朝着身旁的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太监心领神会,赶忙恭敬地从御案上捧起一摞厚厚的卷宗,小心翼翼地朝着欧阳修所在礼部贡院。
此时的欧阳修正端坐在案桌后,仔细的翻看着剩下的卷宗。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