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却没看到他的名字悄然浮上了金榜。他挨打是一定的了。
明朝
洪武年间
宋濂呆呆地望着那高高挂起的金榜,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周围是一片喧闹的庆贺声,可他却仿若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思绪飘远。
他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脑海中浮现出孔夫子的形象。心想,孔夫子或许打不到他吧。他清楚自己虽在学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却从未想过要背离儒家的根本。
儒家学说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并非是他刻意要去改变,只是时代在变,人们对学问的理解和需求也在变。
他回想起这些年日夜苦读的时光,寒夜中在昏黄的灯光下翻阅古籍,为了一个学术观点与同窗争论得面红耳赤。
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让儒家学说在当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好地为社会所用。
“这是一个机会,很好的机会”他喃喃自语说道。
——————————————分割线
儒家清谈会
在一座古朴而典雅的庭院中,几张古朴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庭院的正中央,孔子身着一袭长袍,面容和蔼可亲,他端立于首位,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岳。
荀子气宇轩昂,他的目光如炬,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豪迈;孟子则神情沉稳,若有所思,仿佛对世间万物都有着深刻的洞察。
而在庭院的一角,一些后世的腐儒则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们缩在一旁,眼神闪烁,似乎对这场论道心怀敬畏。
论道正式开始,孔子率先开口,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吾倡导仁礼,以仁存心,以礼行事,如此方能使社会秩序井然。”
孟子紧接着说道:“人性本善,当养吾浩然之气,施仁政而王天下。”他的话语激昂慷慨,充满了激情和自信。
荀子轻抚着自己的胡须,缓缓说道:“人性有恶,需以礼义法度加以约束,方可为善。”他的观点与孟子略有不同,但同样深邃而独到。
几位后世的腐儒听完孔子的话后,其中一人突然尖着嗓子叫了起来,声音又高又细,仿佛能刺破人的耳膜:
“吾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