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淮深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抵达了长安。当他将河西十州的地图呈现在唐朝皇帝面前时,整个朝堂都为之轰动。
这意味着归义军已经成功收复了河西地区的大部分领土,为唐朝的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张淮深并没有回到河西,而是长期驻守在那里。
他深知归义军的责任重大,不仅要继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作战,保卫归义军政权的安全,还要进一步扩大归义军的势力范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淮深率领归义军与回鹘等少数民族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击败了敌人的侵扰,扞卫了河西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时间来到了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张议潮决定入朝为官,将归义军的事务全权交由张淮深管理。
从此,张淮深实际掌握了归义军的军政大权,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的统治生涯。
在张淮深的治理下,归义军控制的地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他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使得当地的农田得到了充分的灌溉,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
同时,张淮深还积极开展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他鼓励商人往来于河西和内地之间,促进了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
这不仅为归义军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也加强了河西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使得归义军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在张淮深的不懈努力下,归义军的势力范围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其影响力逐渐覆盖了更广阔的地域。
与此同时,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如此,文化领域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各类艺术形式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张淮深的统治为归义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卓越领导才能和智慧使得归义军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成为了归义军历史上的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
然而,尽管张淮深实际掌控着归义军,但他却一直未能获得唐朝正式授予的节度使旌节。
这一旌节象征着中央政权对地方军事长官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