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过后,拓跋寔君与拓跋斤寻了个隐蔽角落密谈。
拓跋寔君低声道:
“今日这招,既探了虚实,又得了父王赞赏,可谓一箭双雕。”
拓跋斤轻笑:
“哼,还得多亏苻融大人的指点,接下来,咱们得更谨慎行事。听闻父王近日似在调查王庭人员往来,怕是起了疑心,咱们安插眼线之事,切不可露出马脚。”
不久,王庭商讨对周边部落的援助策略。
一部落因天灾粮食歉收,派人前来求助。
拓跋寔君抢先开口:
“父王,儿臣以为,救急如救火,此部落与我代国向来交好,理应伸出援手。可咱们也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援助物资需分批送达,一来可检验他们的诚意,二来若途中有变,也不至于损失惨重。同时,派咱们的人去协助他们恢复生产,既能增进情谊,又能把控局势。”
拓跋什翼犍目光深沉,审视着他:“分批援助,倒也稳妥,可派去的人手,你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拓跋寔君忙答:“儿臣举荐几位熟悉农事、且忠心耿耿的老臣,他们经验丰富,必能助该部落渡过难关,还能随时向王庭传递消息。”
拓跋斤紧接着道:“大王,物资运输方面,臣会安排得力护卫押送,确保万无一失。并且沿途设置驿站,方便传递情报,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回报。”
拓跋什翼犍思索片刻,点头应允。
经此一事,二人在处理对外事务上越发得心应手,权力也愈发稳固。
然而,王庭中几位老臣始终心存疑虑。他们在私下的交谈中,无不担忧着拓跋寔君与拓跋斤权力的膨胀。
一位老臣紧皱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这二人近来的举动实在令人难以捉摸,他们的权力越大,对王庭的威胁或许就越大。”
另一位老臣附和道:“是啊,我们需时刻警惕,以防有变。”
一日,一位老臣瞅准时机,私下向拓跋什翼犍进言:“大王,臣近日见拓跋寔君与拓跋斤频繁接触一些陌生面孔,行迹颇为可疑。且在诸多决策上,他俩一唱一和,虽说看似为代国着想,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大王不可不防啊。”
拓跋什翼犍神色未变,只是眼中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