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王猛的评价较为复杂。
一方面,他指出“王猛知慕容垂之心久而难信,独为不念燕尚未灭,垂以材高功盛,无罪见疑,穷困归秦,未有异心,遽以猜忌杀人,是助燕为无道而塞来者之门也,如何其可哉!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猛何汲汲于杀垂,乃为市井鬻卖之行,有如嫉其只宠而谗之者,岂雅德君子所宜为哉”,直言王猛在对待慕容垂一事上略显狭隘,有失君子之风。
但另一方面,司马光总体上仍肯定王猛的才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王猛在维护前秦稳定的过程中面临诸多艰难抉择,其苦心与不易值得后人深思。
陈元靓评价“子产夷吾,德均材并。邺部异方,民安寇静。妙振兵铃,允厘庶政。秦得贤臣,发挥符命”,再次强调王猛兼具子产、管仲般的品德与才华,在前秦的土地上,他让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平静无波,将前秦国运推向巅峰,是顺应天命降临秦国的贤能之士。
明朝张大龄见解独到,他认为“景略之才,不下管葛,而坚举国听之,间者必死,虽名君臣,实肝胆肺腑,故景略得以尽其材。而坚亦勤政爱民,仁恕恭俭。景略死而坚渐骄,伐晋之举,急於混一,说者咸谓鲜卑西羌未之早除。不知景略若在,苌等几上之肉,何能为哉!故景略之存亡则苻氏的兴衰也”。
这段评价着重阐述了王猛与苻坚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王猛之才不逊色于管仲、诸葛亮,苻坚对他言听计从,君臣之间犹如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