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6)页
的一个庇护之所。
    当西晋政权如大厦倾颓崩塌之时,中原大地陷入无尽的战乱深渊。
    一部分汉人跟随司马家衣冠南渡,还有一部分汉人则向西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前行,最终在前凉所占领地的这个区域定居下来。
    西晋灭亡之际,局势动荡如惊涛骇浪。
    大量汉人迫于战乱,纷纷涌向相对安定的河西走廊。具体人数虽难以精准统计,但从诸多史书中可略窥一二。
    前秦苻坚曾“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僻者,亦徙七千余户”。
    前凉张轨治下社会安稳,吸引诸多中原流民。如秦州兵败后“其众奔散凉州者万余人”。
    咸和初年,张骏还曾“使将军宋辑、魏纂将兵徙陇西二千余家于姑臧”。
    这些汉人在河西走廊,创造了灿烂辉煌且多元融合的文明。
    在儒学文化层面,前凉张轨出身儒学世家。抵达凉州后,便着手建立儒家君臣礼仪以及三纲五常学说,为当地学风奠定基调。
    西凉李暠大力提倡尚学之风,设立秀孝之科以选拔人才。
    北凉沮渠蒙逊父子对儒学尊崇有加,尊孔读经,还数次遣使远赴江南刘宋王朝,求取经史子集。
    在教育方面,前凉张轨率先立学校,征九郡胄子五百人入学,开启官方办学先河。
    西凉李暠设立泮宫,增高门学生五百人。私学教育也蓬勃发展,河西本就有私家传习的传统,又逢中原避乱学者来此讲学授业。
    郭荷、宋纤、宋繇、刘衑等私塾大儒纷纷涌现,使得河西儒学教育不拘一格、繁荣昌盛。
    史学成就颇高,众多河西学者笔耕不辍,编撰大量史书。
    前凉有《凉记》八卷,《凉国春秋》五十卷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各自的史书也相继问世,为后世研究十六国时期的风云变幻留存了丰富且珍贵的一手资料。
    此间还诞生了刘昞等杰出史学家,刘昞纂修的上古史《略记》一百三十篇,八十四卷,尽显其深厚史学功底。
    佛教文化更是兴盛,河西走廊一跃成为北方佛教圣地。
    敦煌、姑臧成为举足轻重的译经中心。
    北凉沮渠蒙逊笃信佛教,在其统治时期译经活动频繁,大量佛经得
第(2/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太子流放,悍婢随行超旺他荒海求生:从小破船到航空母舰带崽暴富后,死去的男人突然回来了古代旱灾:官府献祭美女,我全收我的卧底生涯让你守皇陵,你天下无敌了?穿越七零,我带着养子跑路了漂亮后妈要翻身,我在八零养崽崽姐姐,你的驭术好厉害别推算了,这傻子我装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