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不需要这些学堂能够教出多少才华横溢的才子和科考秀才出来,本王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让本王封地的那些孩子都能够识字。”
“至于以后能否读书成才,就看他们自己的命运了。”
“当然,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且聪明的孩子,本王可以继续供他们读书。”
“而那些成绩普通,实在没有这方面能力的,也不需要勉强,让他们做到基本的识字和识数就好了。”
朱榑接着再次开口道。
他办学堂的主要目的就是扫除文盲,让他封地的百姓都能够识字。
这样办学堂的成本就要低很多,基本上每个小孩去学堂读个一两年便能够做到了,到时候后面是否继续让他们读书,就看他们自己的天赋和能力。
如果聪明有能力的孩子,朱榑自然可以继续培养他们。
这样一来,既能让孩子读书识字,又能为他挑选和培养人才。
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这最后一点,本王打算在大明其他各地广招人才,尤其是工匠方面的人才。”
“只要愿意来本王封地的其他地方工匠和冶炼、挖矿等各方面人才,你们做好相关方面的安抚工作,让那些工匠和相关的人才,都能够在本王的封地安心安家!”
朱榑看着铁铉等人,再次淡淡地开口道。
朱榑可是深知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才都是最宝贵的资源。
相对于那些纵横官场的读书人,朱榑自然更喜欢那些实干的基层工匠了。
这次才是最宝贵的人才,因为这些工匠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的人才,从做木工的木匠,到打铁、冶炼钢铁的铁匠,再到能够探矿和挖矿的矿匠等等,这次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也是科技发展的关键。
对于朱榑来说,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朱榑这段时间,几乎把他封地的那些工匠都搜刮完了,他的那处青州工院更是扩大了好几倍,甚至还在他封地的其他地方也都建了几个分院。
他对这些人才自然是十分的重视了,给了他们最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安心的帮助朱榑生产、制造和研制各方面的科学技术。
从冶炼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