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过年就剩45天,但今年的北京城却比往年热闹了许多。茶馆、酒肆、客栈里挤满了各地赶来的举子,谈论声此起彼伏。
皇帝开恩,特意增设一场科举考试。这消息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让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看到了新的希望。
恩科,是朝廷给读书人最大的恩典。清朝立国以来,也不过加过五次恩科,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这段黄金岁月。但这一次,却因为陈逸风的出现,让历史轨迹发生了改变。
夏天时圣旨传遍天下,无数举子欢呼雀跃。这一次恩科意味着多了几百个当官的机会,谁能不激动?
富贵人家的举子们早已准备妥当,带着家丁书童浩浩荡荡奔赴京城。一路上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好不快活。马车上铺着厚厚的狐皮,随行的仆人手捧暖炉,一路舒适无比。
寒门子弟也不必担心盘缠。自从得了举人功名,已经有种田人拿着田产证书来归顺。到了进京赶考的时候,同乡士绅们更是会送来白银助力。若是文采出众的,连县令大人都要送金相赠。
这就是读书人的世界。几千年来,读书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互助体系。只要跨过举人这道门槛,人生就会彻底改变。
永定门外,人声鼎沸。各地举子大多选择从这里进城,到处都是相互寒暄的场面。马蹄声、车轮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客栈、酒肆、出租院落的小贩们四处招揽生意,整个永定门俨然成了一个大集市。茶水摊上飘着热气,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其中,吆喝声不绝于耳。
守城的兵丁和衙役们忙得不可开交。往日里他们最喜欢刁难普通百姓和商人,但面对这些未来的官老爷,却只能陪着笑脸。他们弯着腰,不停地指路、解答问题。
“举人老爷,聚祥客栈就在前面三个路口右转。”
“大人要去度支部?沿着这条大街一直走就是了。”
正忙着的时候,从内城来了一顶朴素的二人轿。当守门的老兵看清轿中人后,顿时吓得哆嗦起来,帽子都差点掉在地上。
“翁、翁大人!您怎么亲自来了?这里太乱了”老兵结结巴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