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芸小心翼翼地将合约折好,眼底闪过一丝欣喜。她转向三个男孩,语气中带着期许:
"来年大郎和二郎便能去族学求学。三郎再等两年,待年纪大些再去。"
四娘眨巴着大眼睛,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甘:"阿娘,我为何不能与哥哥们一同去?"
韩宇闻言笑了,伸手揉了揉女儿的发髻:"傻丫头,哪有女子入学堂的道理?女儿家就该在家学些针线活计,待你长大了,爹给你寻个好人家。"
四娘眉头微蹙,小脸上写满了不解。她执拗地追问:"为何女子就不能读书?"
韩宇一时语塞,支吾半晌才道:"这这是规矩。"
四娘鼓起腮帮,眼中闪烁着不甘的光芒。柳芸看着女儿,心中五味杂陈。她轻叹一声,将借来的九本书放在韩宇面前。
"把这些书抄完,我好还给沈小姐。"柳芸语气中带着一丝警告,"切记勿要弄脏了书页。"
韩宇看着厚厚的书本,忍不住问:"那田里的活计怎么办?"
柳芸柳眉一挑:"你只管抄书做饭,其他的我自有安排。"
她心中已有计较,要让韩宇安年参加县试。时间紧迫,必须与那些年轻学子一较高下。柳芸开始重新分配家务,每个人都有了新的任务。
兄妹四人分成两组,负责风车磨坊和喂鸡。韩宇除了抄书,还要料理三餐。柳芸则承担了田地和菜园的重担。
每天清晨,柳芸晨练后便巡视田地。回家时,韩宇已准备好早饭。一家人用过早餐,各自忙碌起来。
韩宇埋头抄书,笔下小楷虽不甚工整,却也有模有样。柳芸在菜园里忙活,为晚餐准备新鲜食材。午后,她拿出启蒙图鉴,给孩子们授课。
自从知晓读书的好处,兄妹四人学习越发用心。二郎更是卷得惊人,让韩宇都暗自担忧。
柳芸看着这一幕,心中既欣慰又复杂。这条路艰难,却充满希望。她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们有机会去追逐那微弱却耀眼的光芒。
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油灯下。韩宇抄书的沙沙声中,混杂着孩子们温习功课的低语。柳芸望着这温馨的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