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马车都是黄果村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自行车虽然好,但售价很贵,并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何况六七十年代,买自行车还需要票,有钱没票照样买不到。
至于说客车,也要等到八九十年代才会开通,而且每天只有两班车,挤得不得了。
除非是要去县城办事儿,否则黄果村的村民大多都是用马车代步,或者干脆步行。
林然记得很清楚,上辈子女儿果果去县城念书的时候,他每次去给女儿送生活费,都是走路,先黄果村走到县城,一趟来回少说五个小时。
但林然从没有过怨言,每次都是风雨无阻的赶到学校。
可惜,满腔的宠爱,最终换来的,也不过是一句冷冰冰的“你不是我爸。
“然哥,想啥呢?上车呀。”蛮牛见林然站在原地发呆,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林然缓过神来,跳上马车,问道:“谁家的马车?给钱了吗?”
“我舅家里的马车。”蛮牛道:“一会回来给他带包烟就行了。”
林然点了点头:“行,走吧。”
马车虽然比拖拉机要慢,但比较平稳,林然完全没有晕车。
到了场镇外面,发现这里人山人海,林然算了算日子,道:“今天赶场啊?”
蛮牛恍然道:“还真是,二四六嘛,今天二十四号。”
“这么多人,马车进不去,然哥,你在这里等我,我去找地方停车。”
林然塞给蛮牛十块钱,道:“一会你自己去供销社买书,我得办点事儿。”
“回头我来找你。”
蛮牛捏着钱,道:“办事儿?我陪你一起去呗。”
林然道:“一点私事儿,我自己去。”
“就这么说定了啊。”
林然交代完,就往场镇走去。
蛮牛大声喊道:“然哥,你还带着伤呢,别往人多的地方挤啊,回头把伤口挤坏咯。”
林然举起手挥了挥,意思自己知道了。
场镇外面又专门看马车的人,收费一毛。
蛮牛给了钱,对方塞给他一个小纸条,这就是取车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