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讨论,双方勉强达成了共识:当天只捕三分之一的鱼,剩下的先留在水库里。
捕上来的鱼由村委会暂时保管,等事情查清再决定归属。
捕鱼活动继续进行,但气氛已经不如之前那么欢快了。
村民们一边捕鱼,一边议论着这件事,对赵大头的做法感到愤愤不平。
“这不是明抢吗?”
“就是,赵家村那边根本没有往水库里放鱼苗的传统!”
“我看他就是看我们村养鱼赚钱了,眼红了!”
周国宏没有参与这些议论,而是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直觉告诉他,赵大头的说法很可疑,但仅凭直觉无法解决问题。
捕鱼结束后,周国宏立即行动起来。
首先,他去县水产站查询了赵大头购买鱼苗的记录。
水产站确认赵大头确实买了两万尾鱼苗,但无法证明他把这些鱼苗放在了哪里。
其次,周国宏请来了水产专家对捕获的鱼进行鉴定。
经过细致观察和测量,专家确认这些鱼的生长周期至少有6-8个月,不可能是三个月前放养的鱼苗长成的。
“除非是用了什么特殊的生长激素,”
专家说,“但那样的鱼,肉质会很差,一看就能辨别出来。”
第三,周国宏走访了赵家村的村民,了解赵大头的为人和最近的行为。
通过走访,他发现赵大头最近确实买了鱼苗,但有村民看到他把鱼苗运往了另一个方向,而不是朝向水库。
掌握了这些证据后,周国宏召集村委会成员开会,商讨对策。
“我看这事很明显,”
老陈说,“赵大头就是想讹诈我们!我们该怎么办?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