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每天都彻底清洗,饲料严格按科学配方提供,定期进行防疫注射。
同时,还建立了详细的记录制度,每头猪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健康状况都有记录。
这些措施很快见效,猪的死亡率大幅下降,生长状况也明显改善。
三个月后,第一批猪已经长到了50斤左右,健康状况良好。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饲料成本上涨了!
原来计划中的饲料成本是每斤猪肉需要3斤饲料,但实际上需要4斤甚至更多。
这意味着预期的利润可能大打折扣。
“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自己配制饲料,”
周国宏提议,“村里产的玉米、大豆加上一些添加剂,完全可以做成适合猪生长的饲料。这样不仅成本低,质量还有保障。”
“但我们不懂配方啊!”
有人担忧地说。
“这个好办,可以请教畜牧站的专家,学习配方和技术。”
周国宏说,“而且,自己配制饲料还可以充分利用村里的农副产品,比如米厂的米糠、碎米等,形成产业链。”
合作社很快落实了这个方案。
在畜牧站专家的指导下,他们自己配制了饲料,成本比买现成的饲料低了近30。
更重要的是,这些饲料质量可控,营养更均衡,猪的生长速度反而更快了。
六个月后,第一批猪长到了出栏标准,平均每头200斤左右,健康肥壮。这时候,销路问题摆在了眼前。
“咱们该卖给谁?”
大家都询问周国宏。
周国宏早有准备:“我已经联系了县肉联厂,他们愿意按市场价收购我们的肉猪。但我有个更好的主意:我们可以考虑自己宰杀一部分,直接卖鲜肉,这样利润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