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周国宏立即组织人手,开始了学校的改建工作。
旧的土坯房被拆除,新建了砖混结构的教室,添置了新桌椅和黑板,还修建了一个小操场。
村民们纷纷出工出力,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一所焕然一新的小学就展现在大家面前。
新学校刚刚竣工,县教育局派来的年轻教师李梅也到任了。
李梅是师范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充满教学热情。
有了她的加入,村小学终于有了两名专职教师,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然而,好景不长。
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村里的平静: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县里决定推行“撤点并校”政策,计划把村小学撤销,让学生去镇中心小学上学。
“这怎么行?”
周国宏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县教育局,“我们刚把学校修好,现在又要撤?孩子们去镇上上学,路途遥远,安全没保障,家长们哪能答应?”
教育局长解释说:“这是上级的政策,我们也很为难。但从长远看,集中办学确实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可是乡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呢?”
周国宏据理力争,“有些孩子家离镇上十几里路,每天来回多危险啊!再说,很多家长需要劳动,没时间接送孩子,这不是逼着孩子辍学吗?”
争论不休之下,教育局长给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村小学可以暂时保留,但只保留一到三年级,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必须去镇中心小学。
同时,村里要自己解决一部分经费。
周国宏无奈接受了这个方案,但回到村里后,却面临了新的挑战:村民们对于高年级学生要去镇上上学的事情反应强烈,尤其是那些家离镇子远的村民。
“凭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受这罪?”
一位村民气愤地说,“每天天不亮就得出门,天黑才能回来,这不是折腾孩子吗?”
“要我说,干脆不上学了!”
另一位村民说,“反正读那么多书也未必有用,还不如早点学门手艺!”
听到这些话,周国宏心里一沉。
这正是他最担心的: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