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们则细心地用镰刀割去那些细小的杂草,她们的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在呵护着自己的孩子。
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在稻田里奔跑嬉戏,笑声回荡在空气中。他们帮着大人们捡起草根,或者追逐着那些被惊起的昆虫。
在这片热闹的场景中,人们的欢声笑语与水稻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百姓们深知,只有除掉这些杂草,水稻才能茁壮成长,他们的辛勤劳作才能换来丰收的喜悦。
水稻田里忙完了,但玉米地还有红薯地有不少活儿要干。
没了战争的威胁,百姓们得知第一年种出来的都归他们自己之后,干活儿的热情更高了!
免税啊!
种多少都是自己的!
那还不得加油干!
不少百姓都额外自己开了荒地,从红薯地长出来的红薯藤中剪下来一些,再种到自己的地里。
有经验的带着没经验的,先来内城的百姓带着后来的百姓,大家都在互相帮助。
村西头的李大爷蹲在红薯地里,浑浊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粗糙的手掌捏着红薯藤尖来回打量。
“选这种带三个节的嫩藤”。
他突然咧开嘴,露出两颗豁牙,冲旁边弯腰剪藤的张婶晃了晃手里的青藤。
“我的地里就是用这法子,一根藤长出去那么长啊!”
他说着“咔嚓”剪下一段,指尖沾着的泥土簌簌落在裤腿上。
张婶直起腰捶了捶背,额角的汗珠顺着皱纹滑进衣领,她扯着围裙角擦了把脸,冲远处的小琴喊。
“妮儿,把地头那筐草木灰抱过来!”
十六七岁的小琴蹦跳着跑来,辫梢的红头绳在阳光下晃成一团火焰。
“婶子,我昨儿看见你家地窖的红薯堆得比人还高!”
“傻丫头,那得先把土整松咯!”
李大爷抄起锄头在新开的荒地上刨出浅沟,土块在锄头下碎成金褐色的粉末。
“插藤要斜着插,露出半节芽眼——”他示范着将藤节按进土里,拇指和食指捏住藤尖轻轻往上提,“瞧见没?这样根须长得快。”
小琴有样学样地埋下藤苗,忽然指着自己歪歪扭扭的扦插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