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学术圈内尤为突出。
理科人不知道怎么水论文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石墨烯。
不管做的是什么研究,多少往里面掺点儿石墨烯,然后得出一个似乎有改进、又似乎没有改进的结果。
只要实验设计没问题,数据不偏的太过离谱,就可以发一篇不错的期刊。
而且因为文章涉及石墨烯这种热词,附带着让文章影响因子直线上升,是水论文、混文凭、求毕业的不二之选。
这么做的不光是学生,有许多不知名的讲师、教授也会这么做。
万一结论被资本认可,前来寻求合作研究,经费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足够好的项目,很多人都得靠各种手段勉强维持研究。
在资本市场,石墨烯一直是时代的宠儿,无数资金玩命地往里面砸。
这不是说投资人是傻子,而是因为回报实在太高。
哪怕投了一百个项目,只要有一个项目成了,这一百个的资金都能赚回来,还能有更多的富裕。
哪怕一个都没成,还能做一些嫁接,把损失分摊出去,不会把自己搞破产。
总之,石墨烯的水很深。
这么深的水,拿一个诺奖不足为虑。
哪怕韦长星并不出名,也会有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推动其他人为其提名和投票。
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自会有人把奖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