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种师道统帅的军队,另外一支统帅是狄青。
忽必烈选择打最弱的一支。
其余的军队放开口子,采取节节抵抗的策略。
对歼灭种师道这一支却采取速决战。
朱由校、戚继光、俞大猷、于谦、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和袁可立等军中统帅已在沙盘上进行各种推演 。
戚继光叹道:“陛下,大宋有点飘了。”
“没有采取岳飞等人的正确战略战术,反而听从文官的分兵之策。”
“大元是损失巨大,同样大宋的损失也不小。”
“打出一比二的水平,是岳飞这一支,狄青的是一比一。”
“种师道的损失竟然超过大元,是胜利了,但损失最大的却是自己。”
“这样的胜利不要也罢。”
孙传庭叹道:“我们应该警惕起来,大元竟然学习我们当年的游击战、运动战和速决战结合起来打。”
“不过,我军已建立起多兵种军队,实力强大。”
“已不必在意敌人的战略战术。”
“绝对的实力面前, 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的。”
所有大明高级将领都齐聚帝都,说明大明已有一口气拿下大元和大宋的明确信号。
只是外界不知道而已。
以为是大明十年一次的军事会议。
根本不知道大明这次军事会议的召开,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消灭大宋和大元。
“忽必烈看到我军在边境没有调动迹象, 一如往常。”
“便觉得大明仍遵守以往的国策,重点放在经贸上。”
“百年的麻痹,百年的经贸重心,让周边国家都忘记了我大明的铁血。”
现在大明强大了,需要看其他国家的脸色
如今大元和大宋爆发战争,其他国家在意么
都没有在意,说明所有国家都在开始外扩,扩大自身内部纵深。
弱者就该在这个时候成为别人砧板上的肉。
“赵佶低估了大元还有祖先在定州积攒下来的力量。”
“铁木真已秘密抵达大元,这位可是一个武圣强者。”
“忽必烈一直隐忍,其实也就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