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1月8日,所有一切都在这种布置中产生。
    1月9日,袁绍大军急速转向,包括西边河北军10万主力,东边河北军12万精锐,急速南逃,分别向着涿城和巨鹿城方向前去。
    此时,右北平大战的消息,经过几天的发酵,已经传遍了北方,特别是辽东,由于电报报纸的宣传,人们奔走相告,从南边昌黎,到北边三河郡,全民震动。
    诸葛亮坐着小火车,先后的来到了嫩江军,黑江郡,一路所见非凡,不禁震撼。
    “冬季严寒,辽东之民却能够烧那煤炭而取暖,主要郡城竟然有温度条件,无论夏冬,皆是常温,”
    他进入到此行的最后一站,松江郡中。
    只见此时松江城内,各地的工厂冒出阵阵黑烟,基础的工业生产已经铺设到北方。
    街道上,不时能够看到减震马车,城市公交穿插而过,交通布置严密规整。
    城中百姓不似村中,哪怕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仍然外出工作,或是开设店铺,或是工厂做工,或是前去城内的建筑工地,各有所向,民众生活相比中原要丰富许多。
    “辽东之民,皆有所工,而中原之民,皆困于耕地,商贾之业,确实不事生产,但这工厂?却有不同啊!”
    诸葛亮随着对辽东了解越发深入,当然也看了不少书籍,对很多的观念理解,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早先他一贯认为,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才是硬道理,这个观点他当然也一直持续到现在。
    无论什么时候,商贾仅仅是流动性的增加,生产才是硬道理。
    但如果将商贾与工厂相关归纳,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工厂从来不仅仅是商业,包括城市建筑等,这些都也是生产的一部分。
    “辽东之所以百姓富庶,便在意其不仅仅利用文士治世安民,还利用这些工业,扩大生产,创造就业,富裕百姓,丰富生活。”
    诸葛明每每观察,都有所悟。
    当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观念冲击到他之时,他便会习惯性的想到在大汉,这种生产模式是否能够践行。
    但仔细想想,辽东确实已经尽力融合大汉体系,将这种生产发挥到了极致。
    大汉,看似文臣武将两大体系,但其农耕生产,手工生产,甚至是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厉元朗水婷月这小寡妇要逆天全民领主:我的虫群能无限突变林辉赵远明一心啃老的我,刚考核就被曝光实力了林辉赵远明赵远明林辉八零:人间清醒后,日子不要太舒服大反派也有春天2人在截教写日记,通天被玩坏了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