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文艺》今天发行后,编辑部上下都很紧张。
胡为民的小说成绩是得到认证的,但那是报纸,在杂志上有没有那种影响力,还是未知之数。
有个年轻编辑忍不住畅想起来:“你们说,咱们的杂志会不会靠着胡老师的小说卖到上百万册?”
“百万册?你做梦呢?现在国内最出名的文学杂志一期也不过卖四五十万册,你一下子把记录提高得百万册,也太敢想了。”有编辑反驳道。
年轻编辑不服,“《燕京青年报》因为连载胡老师的小说,巅峰期卖出去两百万份,咱们的杂志有一个月的销售时间,卖个百万册不过分吧?”
“闹呢?报纸一份多少钱,几分钱,咱们的杂志多少钱,两毛五,这怎么比?”
“不止,报纸就算没有小说,还有新闻,受众和我们文学杂志不一样。”
年轻编辑的乐观看法迎来了更多人的反驳,这让他有些泄气。
“那你们觉得,咱们这期能卖到多少?”
“我觉得能卖出去二十万册就是成功。”
“二十万册?那不是比我们往期高了个五六万册嘛。”
“五六万册已经不少了,你真当文学杂志的受众很多啊!”
“就算受众不少,但竞争对手多啊!”
编辑们的闲谈,都被张德宁看在眼里。
她同样是年轻编辑,也希望杂志能借着这次机会赶超诸多竞争者。
但她同样知道,这不现实。
《燕京文艺》自从改开后,在燕京的读者群体当中口碑极速攀升,多部高质量的作品都受到了读者们的广泛认可,连带着刊物本身的影响力也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
对于刊物来说,刊载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也决定了刊物本身的影响力。
但是吧,作为一份有野心的杂志,《燕京文艺》还是缺少能在全国范围内打响杂志名头的扛鼎之作。
编辑部,不,应该说是主编周艳茹和她,都已经把希望寄托在了胡为民和他的《孩子王》身上。
就是不知道最终结果,是否能如他们所愿。
张德宁看了眼挂在墙上的时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