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燕京文艺》在国内是比较老牌的文学刊物,又因为创刊人是老舍,汪曾祺这样的文坛巨匠,创办时间比《收获》还早几年,当时在全国范围内的名气一点都不小。
    这几年国内文学因为大政策的影响,算是缓过劲儿来了,开始有点起色。不过之前那些条条框框绑得太死了,现在想甩开膀子干,也不太现实。
    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想蹦跶开可真不容易。
    因此,作为复刊最早的《燕京文艺》并没有迎着机遇大踏步发展,反而因为内部的保守,最近几年并没有刊载出多少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巨大影响力的作品。
    他们只是亦步亦趋,什么作品比较火,就收哪种类型的作品。
    编辑部上下深感忧虑,但优秀的作品不是说你想就有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诚心感动了上苍,终于让他们碰到了胡为民的《孩子王》。
    在张德宁这个编辑看来,《孩子王》中展现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远超时下的伤痕文学。
    《孩子王》和伤痕文学的相同之处在于,揭开了那个年代给人们造成的伤疤,将时代的悲剧用文字精准地呈现了出来。
    但《孩子王》比这二者更优秀的地方是在于,没有沉湎于伤痕文学的控诉,而是用冷峻的笔调刻画了一个“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
    它的力量不在于催泪,而在于逼着读者直视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并在疼痛中思考:如果我们无法成为谢园,至少不该让下一个“谢园”孤独地死去。
    它没有一味地讴歌,也没有渲染苦难。
    命运给予他无数打击,他却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人为什么而活”。这种超越性的精神力量,使得小说在绝望中透出微光。
    没有什么是比希望之光更让人动容的,可以说,《孩子王》是对伤痕文学的超越。
    那么,《孩子王》能火吗?
    这其实很容易,就凭其现在的销量,谁敢说它不火。
    但《孩子王》有没有可能形成当初《伤痕》那般强大的影响力,推动一个题材,一个类型文学作品的诞生。
    这才是张德宁,乃至编辑部上下所看中的。
    知青文学。
    当张德宁从胡为民口中得知其创造的小说类别时,她敏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武侠之气运掠夺改嫁后,假死夫君的棺材板盖不住了重启2008:从拯救绝色女老师开始逆袭开局万倍增幅,我实在太无敌了威龙盖世没错,京圈大佬就是没她不行三年炼狱归来后,全家人悔不当初狂龙归来,美女总裁沦陷了庞北庞茜吕秀兰是你提的分手,摆摊后又来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