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5)页
到睡觉前,已经写了一千多字。
    之后,胡为民断断续续用了三天时间写了不到五千字,算是搞定了创作谈。
    接着就是交稿和验收,张德宁看过稿子后,很是满意。
    搞定了创作谈后,他又收获了四十多块钱的稿费。
    虽然不多,但胜在速度快,写起来轻松。
    ……
    三月二十号,截至目前,《燕京文艺》的销量已经突破六十万册。
    其中,燕京地区销量三十多万册,全国剩余地区销量二十多万册。
    要知道,距离这期杂志停止销售还有十来天,也就是说《燕京文艺》还有足够的时间冲击销量记录。
    过去的这大半个月,《孩子王》在广大读者群体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一部作品的口碑在读者中间传播开来,其势头足以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一点,《燕京文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因为《孩子王》的好口碑,直接引爆了《燕京文艺》的销量,更是直接提升了刊物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可以说,进入三月份后,《孩子王》就是国内最出色的小说,其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除了读者的追捧,文化界对这部小说的评论也越来越多。
    就在这一天,一篇标题为《孩子王:风格迥异的知青小说》的评论文章刊载在其上,文章高度评价了《孩子王》这篇小说以及作者胡为民:
    “燕京作者胡为民开创了新的文学体裁,它不是伤痕文学,如果非要形容的话,我更愿意称其为知青文学!”
    “在中国当代文学谱系中,知青生涯往往承载着一代人的创伤记忆与理想主义回响。
    而《孩子王》虽以乡村教师为主角,却与知青生涯形成了深刻的精神对话——它们同样书写了被时代洪流裹胁的个体如何在荒芜中坚守,在苦难中寻找救赎。”
    “现如今的伤痕文学常聚焦城市青年在乡村的幻灭与成长,而《孩子王》中的谢园,则像是一个“反向知青”——他不是被迫扎根农村的外来者,而是自愿将一生熔铸于乡土的本土教师。但两者殊途同归:无论是知青对乡村的“闯入”,还是谢园对教育的“死守”,都是理想主义在极端环境下的淬炼。”
    这篇文章发表后,
第(4/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被抄家?我搬空皇宫娇养废将军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穿书后,我戳穿女主,撕碎婚书!全息模拟犯罪2:我只演一次体验必死角色通知全球,那个男人下山了四合院:爆锤傻柱哥,镇压全院狗狼人杀:我盔上有洞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民间第一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