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雨的地方。这时,他看到路旁有个小村子,便匆忙赶了过去。他来不及多想,见一户人家大门敞开,便径直走了进去。进入堂屋,里面空无一人。不一会儿,一位十七八岁的女郎从内室走出,她容貌绝美,宛如神仙下凡。女郎抬头看到温如春,惊呼一声,转身跑了进去。温如春尚未婚配,看到女郎的瞬间,心中便生出爱慕之意。很快,一位老妇人走了出来,询问温如春的来意。温如春自报姓名,请求借宿一晚。老妇人说:“借宿倒无妨,只是家中缺少床榻,若公子不嫌弃,可在干草上将就一晚。” 说完,老妇人拿来蜡烛,在地上铺上干草,十分殷勤。温如春询问老妇人的姓氏,老妇人回答姓赵。温如春又问:“刚才那位女郎是谁?” 老妇人说:“她叫宦娘,是我的侄女。” 温如春鼓起勇气说:“我不揣冒昧,想与宦娘结为连理,不知可否?” 老妇人皱了皱眉,为难地说:“这恐怕不行。” 温如春追问原因,老妇人只是摇头,不肯多说。温如春心中怅然,只好作罢。老妇人离开后,温如春看着地上潮湿的干草,难以入睡,便起身弹琴,打发漫漫长夜。雨停后,温如春趁着夜色,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乡,听闻邑中有位林下部郎葛公,喜爱结交文人雅士。温如春前去拜访,葛公让他弹奏一曲。帘内,隐约有女眷在窥听。突然,一阵风吹开了帘子,温如春看到一位妙龄女子,容貌绝世。原来,这女子是葛公的女儿,小字良工,擅长词赋,在当地颇有艳名。温如春心动不已,回家后便告诉母亲,想请媒人去葛家提亲。然而,葛公嫌弃温家日渐衰落,拒绝了这门亲事。良工自听了温如春的琴音后,心中暗自倾慕,一直期待能再次聆听。而温如春因提亲不成,心灰意冷,不再前往葛家。一天,良工在园中捡到一张旧笺,上面写着《惜余春词》:“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铲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拚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良工反复吟诵,十分喜欢,便将词笺带回闺房,用锦笺工整地抄录了一遍,放在案头。可没过多久,词笺就不见了,良工以为被风吹走了。恰好葛公经过女儿
第(5/7)页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