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情况不差,他这么多年的工资都自己存着。
攒了一大笔。
本来上次回来想给母亲,没顾上。、
这次回来,觉得没必要了。、
父亲苏大同为母亲经常救济两个舅舅很有意见、。
父亲老家还有位生活很困难的姑姑,但是母亲把握住经济权,拒绝接济。
母亲接济舅舅可以,父亲帮姑姑不行。
他觉得母亲对双方老家的亲戚的态度,才是父母关系紧张的根源。
所以他准备回部队,给姑姑家舅舅家,每月定时寄点钱。
以父母的名义。
父母的工资自己花就行。
苏沃田拿着弟弟给的五张十块钱,泣不成声。
她十岁回到父母身边,干家务带弟弟妹妹,初中毕业就招工进面粉厂上了班。
刚开始学徒工资八块五,现在二十一。
可没结婚前工资全部交给母亲,结婚后交给婆婆。
婆婆老家也有亲戚需要接济,总是念叨粮不够吃,钱不够花。
她结婚这么多年,肚子一点反应都没有,婆婆到处找人,又是掐又是算又是吃中药调理。
中药吃的她闻见药味就想吐。
婆婆是苦日子过惯的人,虽然对她像亲生女儿一样,在钱财的问题上十分苛刻吝啬。
每个月只给她一元的零花钱,包括她买卫生纸,偶尔没盐没醋了,还得去买袋盐倒斤醋。
到下一次发工资还得问问她这一块钱花哪儿去了。
她看起来天天去娘家,却没有钱买东西孝敬父母。
她很羡慕弟弟妹妹,自己挣钱自己花。
婆婆不仅在花钱上吝啬,吃饭也很细致。
一家三口每个月定量的粮食,百分之七十的细粮,百分之三十的粗粮,她总是舍不得吃细粮,将粗粮吃完之后,低价买来别人粮本的粗粮。
农场每个月都给职工分发肉票,三口人每个月有六斤肉。
一家三口都是职工,没有吃闲饭的,按理说家里条件够不错了。
可苏大姐把肉票都卖给了别人
自家粮本剩的细粮,到了年底兑换成粮票,再加上一年攒的钱,寄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