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每天,这些“盒子”周围都会上演着一幕幕未来感十足的景象:
    各式各样的飞行器如同忙碌的蜜蜂一般,在建筑物的进出口处频繁穿梭。
    它们或轻盈地滑入,或迅速地升空,带起一阵阵轻微的气流,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
    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飞行器上面竟然空无一人,仿佛是被无形的力量操控着,自主完成着起飞、降落和停靠等一系列动作。
    起初,这样的场景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和好奇,纷纷猜测这些飞行器的用途和背后的秘密。
    直到后来,经过打听和了解,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看似普通的“盒子”建筑物,竟然是新建成的飞行器停放处。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个人飞行器的逐渐普及,如何安全、高效地停放这些“空中座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这些创新的停放处,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诞生的。
    --
    安若素,安居科技公司负责人,反重力技术出来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大概四千字,基本阐述了会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引力革命:重力技术驱动的人类文明多维重构》
    ——从立体城市到时空跃迁的技术奇点与社会生态重塑
    一、城市空间重构与建筑革命
    立体城市生态体系
    东京银座地区已形成高达12公里的垂直城市集群,采用模块化悬浮建筑技术,每个标准模块(30mx30mx50m)可独立升降重组。工作区、居住单元和商业体实现动态组合,早高峰时段办公模块自动下沉至交通便利层。
    新加坡实施\"空中花园计划\",在城市上空300-500米高度建设悬浮生态圈,利用反重力平台培育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该立体生态屏障使城市热岛效应下降4c,年固碳量相当于15个纽约中央公园。
    迪拜哈利法塔改造工程将建筑转化为立体交通枢纽,设置128个不同高度的飞行器接驳口,配备自动导航的分子筛空气净化系统,使建筑内部pm25常年保持0μg\/m3。
    地下空间革命
    上海地下城计划开发深度达1500米,采用重力补偿技术建造25层立体农场。每层配备全光谱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诡墙通古今,我捧出一位千古女帝带着随身弹幕,勇闯七十年代叶炎云飞雪一丹一剑一乾坤出宫第四年,清冷摄政王夜夜求复合系统内卷,我靠杀猪斩神明!高武:我有一座梦境屋农门长女有空间,逃荒路上嘎嘎囤物资爵爷溺宠后,乖乖女她不装了!氪金一百亿,女帝师尊扶我上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