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复读生常见的适应阶段。核心特征是主动试探新环境的规则边界,在‘旧我’与‘新我’的身份拉扯间反复摇摆,伴随自我怀疑是正常的。”
    他顿了顿,换了个更贴近学生的比喻:“就像刚转学的学生,既想保留原来的处事习惯,又想在新班级找到归属感,偶尔用‘以前的脾气’怼人、较劲,其实是在用熟悉的方式确认‘我还是我’。”
    我捏紧手机,喉咙发紧——他不知道我“旧我”的跨度不是一次转学,而是整整十三年。这种隐秘的错位让我只能含糊回应:“可我担心这样会显得很不成熟……”
    他轻笑一声,语气带着释然:
    “成熟从来不是‘永远正确’,而是允许自己在过渡期里‘不完美’。你愿意反思‘是否幼稚’,反而证明你在主动成长。”
    “就像树的年轮,每圈新纹路形成时,都带着旧树皮的褶皱——这才是真实的成长轨迹。你只是比普通学生多了层‘再来一次’的身份焦虑,本质上与高一新生的适应期并无区别。”
    他继续道:“这就像青春期孩子突然换了所学校,既想保留原来的朋友圈,又想在新班级证明自己。偶尔的‘较劲’不是幼稚,是潜意识里在寻找‘既不否定过去,又能融入现在’的生存节奏。”
    他的比喻精准,却漏掉了关键一环——我不是换学校的孩子,而是‘重返过去’的成年人。但这些,终究藏在喉咙里没说出口。
    挂断电话前,刘医生忽然轻笑:“别担心,时间会帮你找到平衡点。就像你现在觉得‘较劲’的事,半年后再看,可能只是青春里一道普通的划痕。接受自己偶尔的‘笨拙’,反而会让你更快松绑……”
    挂断电话后,我再次点燃一根烟,想驱散心里的孤独感。
    我发觉他们说的我都懂,甚至刘医生说的逻辑,我虽然之前没有确切的认知,但似乎行为上已经下意识地在尝试了?
    这一刻我也在问自己,用成熟的“性价比思维”看待感情,能不能适应19岁的“纯粹”?
    迟疑了半晌,还是给返校的董姝予发了条消息:【你认为认知不符,或者三观不符的两个人在一起会开心吗?】
    【软柿子:不知道啦,本大小姐很肤浅,更看重的是五官。】
    【软柿子:问这个干嘛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壬祖传道界天下七零逆袭,假千金她只想下地挣公分穿成凄惨女配,我靠捡星球垃圾搞基建!机缘巧合肖迎春肖迎春傅辰安龙潜苍穹综影视:与君共沉溺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重生逆袭成仙,开局撞破公主做歌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