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星际贸易枢纽的建设在克服重重困难后,也取得了显着进展。备用的交通和通信方案有效地保障了建设所需物资和人员的流通,各个功能区域逐渐成型。
“星际贸易枢纽已具雏形,它将成为连接各个文明经济交流的重要桥梁。我们要加快收尾工作,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建设团队负责人兴奋地说道。
然而,就在联盟为各项工作取得的进展而稍感欣慰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对能量装置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内部存在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受到外部干预时,会启动一种“休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能量装置虽然不会引发大规模的能量爆发,但也无法进行有效的修复工作,所有的修复进程被迫暂停。
“这个自我保护机制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它给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绕过或者解除这个机制,才能继续推进修复工作。”科研团队陷入了沉思,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叶澜和林宇再次组织联盟会议,商讨应对能量装置“休眠”模式的策略。会议上,各方代表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气氛热烈而紧张。
一位外星文明的科研专家说道:“我们或许可以尝试通过特定频率的能量波与能量装置进行‘对话’,向它传达我们修复的意图,尝试让它主动解除自我保护机制。”
另一位人类科学家则提出:“也许我们可以从能量装置的历史信息入手,寻找建造者留下的线索,了解这个自我保护机制的设计初衷和解除方法。”
经过综合讨论,联盟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按照外星文明科研专家的建议,尝试利用特定频率的能量波与能量装置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加大对能量装置历史信息的挖掘力度,期望找到更多关于解除自我保护机制的线索。
在尝试与能量装置“对话”的过程中,科研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可能与能量装置自我保护机制产生共鸣的能量波频率。当他们发射这种能量波时,能量装置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反应,其“休眠”状态似乎有所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