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的内容,先是将王通褒奖了一番,然后,是要求王通回长安“共商大事”。
这显然是个陷阱。
此时的长安对王通来说,无疑已是龙潭虎穴。
只要王通进了长安,就休想再活着出来。长安城的守军控制在吕布手中,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全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他们想要通的命,可以找一万种借口。
王通拒绝接旨,并且让使者带信给王允:“必须先将皇甫嵩抄家灭族,才可商谈其它。”
王允当然不会同意。
而恰在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蔡邕被捕下狱。其原因只是因为在一次宴会上,当有人说到董卓的罪恶行径时,蔡邕没有参与,还发出了几声叹息。
不过,这一次,碍于王通的面子,王允倒不敢如原本历史上那样将蔡邕斩首示众,只是将蔡邕抓了关在狱中。
王通得知消息,立即再次派人传话给王允,以出兵攻打长安为威胁,逼王允将蔡邕释放并送来美阳。
此时,关中地区动荡不安,还有很多城池和关隘掌控在西凉军的手中,王允担心事态闹大,不得不做出妥协,让人将蔡邕送到王通的军中。
不过,对于王通提出的严惩皇甫嵩一事,仍未给出答复。而王通也没有再在美阳等待,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开往淳化,在淳化进入秦直道,直奔上郡而去。
与此同时,在王通指使下,各地的黑冰阁成员,则在天下各地散布流言,四处传说在王通追杀董卓余孽时,遭到皇甫嵩从背后攻击,致使董卓余孽逃脱,至今仍逍遥法外。司徒王允碍于皇甫嵩是三朝元老,不能秉公处置,致使王通心寒,负气离开关中,远走并州上郡……
如此一来,王通便再次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并且不必为接下来长安发生的任何事情受到诟病。
……
再次回到肤施城中时,已是农历六月。
周边百姓听说王通归来,尽皆奔走相告,早早地来到肤施城外夹道欢迎。留守肤施的荀攸和晏明,也带着太守府的官员们出城十里相迎。
在董卓被诛后,荀攸也恢复了自己本来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