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我,成了学校文学社的主要成员,学弟学妹纷纷投稿,只为了能在每周一期学校油印的《青青草》上,看到自己的文章和名字。
至今,我还记得,有一个学妹写的一首诗歌,其中有这么一句“伏在大地,倾听小溪…”
时至今日,尽管我已经四十有余,但好像这句诗,一直印在脑海里。
不知道是因为我一直欣赏这句,还是我隐隐从心里觉得,一个乡镇的中学学妹,怎能写出这样一句,她不会是抄的吧!
可当时的我,还是把学妹的这首诗,油印在了《青青草》期刊上,尽管只是一张纸。
但它承载的不仅是我的文学梦,还有更多学弟学妹的文学梦。
到了高三,学校接连换了几个语文老师。
这个时候,我的一篇作文,忽然成为了范文,被语文老师叫上了讲台诵读,我虽然激动,但好像心里总觉着少了什么。
还有一个语文老师,竟然直接开炮发言,说整个高三班,就我一个人的字,能说的过去……
这次,同学们都没有笑,我却又一次汗颜,不知为何。
高考的前一天,我在家第一次用父亲的老式剃须刀刮了胡子,备战高考是一方面,与青春告别,好像是另一层意思。
我和同学们来到了城市,住在简陋的旅社,一遍遍查看着身份证和准考证,就这样,奔赴了考场。
三天下来,同学们互相交流考试经验,说到语文其中一道语境题,让自己根据整文穿插填写上自己的几句话。
我当时说了自己的答案,结果发现和最后的正式答案竟然一字不差,惊掉了同学们的下巴,我也因此,至今得意。
数学没有考好,我知道,因为几道拿分大题,我都没有做出来。
估分填志愿的时候到了,我觉得自己语政历三科应该考的不错,但数学不行,英语凑合,小心估分完毕,填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不到一个月,高考分数出来了,我听着查分热线里播读的高考分数,陷入了失望,我把分数估高了,也把自己高估了。
最终,我并没有等来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有几名同学已经起身报名了复读,只有我选择了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