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自己不缺钱了,但也没必要浪费钱请人,请一个人力拉夫就能一次性解决。
没多久,宋应知就在县学门口招来一个人力板车,三人将行李装好,就往城中宅院去。
因二哥还在外面,宅中只有二嫂和几个丫鬟家丁。
宋应知把东西搬到一间空房后,与二嫂简单问候两句,就又回前山村了。
没过几天,宋族重开祠堂,告慰先祖后辈考取举人一事。
宋应知身穿襕衫,头戴儒巾,站在族人最前方,带领众人一同祭祀祖先。
仪式结束后,大家坐在祠堂开始商量族人今后的未来。
“石头,你今后,可有何打算?”
如今,族中威望最高的,就属宋应知的这位三爷爷。
此刻,他就坐在主位,一脸欣慰的看着族中最有出息的孙辈。
“三爷爷,我年纪尚浅,定是还想出去闯一闯的,前几日,孙儿幸得县令大人指点,只等过完年,爹娘出孝后给我张罗亲事,之后便打算出去游学几年,回来再去京城参加会试。”
说到这,宋应知顿了顿,从怀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银票放在桌上。
“我虽中了举人,但一人之力又岂能托举起整个族人?所以,孙儿在与我二哥商量过后,决定拿出些许积蓄来开建族学,剩下的银子,拿来买族田供养族学运转,也好为我族培养更多的能人出来。”
在外人看来,宋应知是没钱的,所以他只能借二哥的名义,将这一千两拿出来。
建学堂最多二百两,剩下的八百两是用来买族田的。
上等良田十两一亩,八十亩族田看似虽多,但这些田都不在免税范围内,除掉田税与租佃的六成,一亩地就只剩四成粮食可卖。
他大概估算一下,这八十亩良田每年卖粮食能挣四十两银子,这点银子只后请教书先生,至于伙食和书本,得族人自己出钱买。
见宋应知竟有如此先见,三爷爷心中大撼!
“诶!说来惭愧,三爷爷这一脉本为宋族主家,奈何这些年一直没能带领族人重新过上好日子!”
看着三爷爷如此伤心,周围的族人纷纷上前劝解。
“三伯,你别怪自己,这不是您的错,我们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