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一个教书先生一年就是二十两,剩下的六十两买书和纸墨笔砚等,基本不会有剩。
距离秋收还有两三个月,这样一来,第一批孩子是没有书的。
好在,宋应明带着商队出去一次后,从外面进了一批书回来。
西南之地多山路,路不好走,成本费用就高,所以鹤州这个地方的书都远比外面的贵。
宋应明此举,不仅给自己省了一大笔钱,还因此在族中地位又涨了几分。
房子建好后,张氏又开始忙活起宋应知的婚事。
此时已是七月盛夏,宋应知满打满十九岁,在古代,算是真正老男人了!
王氏与宋应知同岁,更是遭受村民的不少流言蜚语!
有传宋家一朝改换门庭,嫌弃王氏配不上的、也有劝王氏早点另择良人的。
若不是宋家多次传消息过去,王家那边早就沉不住气。
好在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当年两家定亲时,老周氏已经给过聘礼。
但一来宋家这些年条件逐渐变好,二来耽误人家姑娘这么久,三来,宋应知也想给王氏一个像样的婚礼,弥补前世的遗憾。
于是一家人仔细商量过后,又添了一批聘礼过去,宋王两家细细商量后,最终将婚事定在中秋节。
间隔只有一个多月,不会太久也不会太赶,宋应知对这个时间很满意。
确定好婚期后,整个宋家开始忙得不可开交。
张氏和陈氏整日凑在一起,商量着婚礼的各项事宜,从喜宴的菜品到婚房的布置,事无巨细,每一件事都要精心安排。
然而,还是那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