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积抱拳:“陛下,臣常年在外征战,对朝堂之事了解不多。
但臣以为,太子之位关系重大,应选一位能服众的皇子。
晋王生性温和,素有贤名,或许更适合。”
李世民的脸色愈发阴沉,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
“你们都认为青雀不合适,那在你们眼中,朕是昏庸之君,连太子都选不好吗?”
高士廉语气恭敬:“陛下圣明,臣等绝无此意。只是立储之事关乎大唐的兴衰存亡,臣等不敢有丝毫懈怠。
臣以为,应综合考量皇子们的品德、才能和威望,才能做出最妥当的决定。”
李世民停下脚步,重重地叹了口气,重新坐回龙椅,神色疲惫,
“朕明白你们的苦心。只是青雀自幼聪慧,朕对他寄予厚望,实在不忍心放弃。”
众人沉默之际,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一旁默默站立的褚遂良身上:“登善,你一直旁观,说说你的看法。”
褚遂良上前,躬身行礼:“陛下试想,若魏王得立,岂能容晋王与废太子安在?
陛下试观玄武门旧事,便知骨肉相残之祸必重演!”
李世民顿时心神一震,内心隐隐作痛。
“臣以为太子乃国之根本,其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魏王的话虽看似慷慨,但背后的动机令人怀疑。
晋王仁孝之名远播,由他继承大统,既能稳定朝堂,又能安抚民心,况立晋王则皇子皆安。”
处理完一天的政务,李世民揉了揉酸涩的双眼,内心有些难过:“高福,宣晋王至甘露殿,朕有话问他。”
不多时,李治匆匆赶来,踏入殿内,恭敬行礼:“儿臣拜见父皇。”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李治起身,目光柔和带着审视:“听闻你近日在研习《帝范》,可有心得?”
李治微微颔首,神色认真:“回禀父皇,儿臣日夜诵读帝范,深知其中治国理政的道理,时刻不敢懈怠。”
李世民目光一亮,指了指案几上的笔墨纸砚:“既如此,你且默写一段,让朕看看。”
李治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