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张明秀倚在二楼窗前,望着远处西京塔的轮廓。
她想起在食品厂调研时看到的陈旧设备,想起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糕点罐头。
改革开放的春风将在几年后,吹到沿海,西京这座内陆城市,到时也该动起来了。大有可为呀!
”在想什么?\"侯宝国披了件薄衫走过来,将杯温牛奶塞进她手里。
张明秀转身握住丈夫的手,掌心的老茧依然粗糙,“宝国,我想把你几个弟弟都弄到省城来,到谢也好有个照应。”
侯宝国望着妻子发亮的眼睛,想起十多年前那个带着五个拖油瓶招自己上门的农村媳妇,如今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企业家。
他点点头,“我支持你。不过这事急不得,得一步步来。”
月光爬上紫藤架,将满院藤蔓染成银色。
远处传来火车鸣笛,载着无数人的梦想驶向远方。
张明秀靠在丈夫肩头,心中勾勒着未来的蓝图:侯家明可以调到市商业局;侯希林可以调到市里其他市局,侯文儿已经是商业局一科长。
而侯家女婿褚建新已是市公安局局长,有着褚家作靠山,今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这个夏夜,在西京市委家属院的梧桐树下一个家族的命运正悄然转向。
盛夏的蝉鸣撕开闷热的空气,肖玉兰攥着高中毕业证书的手沁出薄汗。教室里空荡荡的,唯有墙上褪色的标语在风中簌簌作响,提醒着她这个特殊年代的沉重。
“玉兰,你爸和我商量过了。”张明秀把搪瓷缸重重搁在八仙桌上,茶渍在桌面上晕开深色的圈,“推荐上大学这事,咱们不凑这个热闹。”
侯宝国闷头抽着烟,烟圈在昏黄的灯泡下盘旋。他粗糙的手掌在膝盖上摩挲着,“去乡下太苦,你一个姑娘家进厂当女工也不错,好歹有份稳定收入。”
张明秀打断丈夫,眼神却不自觉飘向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照片里,穿着军装的郑少昊笑得灿烂,胸前的军功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肖玉兰垂眸盯着脚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当然知道第三条路意味着什么-自从和郑少昊确定关系,郑团长夫妇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