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们没有对朝廷做出什么贡献的话。往后朝廷不仅不会再赏赐他了,每一代的家主死后,还得还朝廷一部分钱。
如此一来,几百年后,大部分不争气的皇亲国戚就成了平民了。
这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
还是拿老二举例子,他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如果靠着这个身份,手里又有本钱,还赚不到钱的话,那他的后代穷也是应该。
但凡他不憨不傻不懒不挥霍无度,都不至于赚不到钱啊。
这个方法其实挺好的,但是朱吾适相信,朱元璋肯定是不乐意的。
而且朱吾适也相信,几十上百年后,肯定会有很多皇亲国戚破产。
所以朱吾适又完善了一下这个方法。
还是拿老二举例子,假如朱元璋给了他一万亩地,一万两白银。
他生了十个儿子,在他死之前,或者死后,朝廷要核算他的财产。
然后把这些财产分给十个儿子,大儿子可以多分一点,毕竟他是老二这一脉的家主。
如果大儿子分到的财产不足五千亩地,五千两白银,朝廷给他补齐。
这样一来,就算朱元璋所有的后代都不争气。起码可以保证朱元璋每个儿子家主一脉不至于饿死。
又或者干脆不给赏赐,只负责将他们养到成年,成年以后都让他们自力更生去。
说是自力更生,其实每个人可以给他们点儿创业基金。如果有本事,自然饿不着。
如果实在是活不下去的废物,可以申请朝廷救济。
朝廷干脆搞个监狱,把这些废物皇亲国戚圈养起来,管吃管住让他们在监狱里学手艺。
等到手艺学成了,想要出去找工作的,再把他们放出来。
要是实在不想出去的,就让他们在监狱里继续踩缝纫机吧,都是免费的劳动力,多好啊。
朱吾适就不信了,用这样的方法还能养出一堆蛀虫。
真要是这么搞的话,大明的皇亲国戚将会成为有史以来最惨的皇亲国戚。
不过出人才的几率也是最大的。
毕竟他们从小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