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之前,应天府可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虽然政权已经稳定了,百姓们已经开始了安稳的生活。
但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太行,就算是首都,普通百姓的生活依旧很艰难。
朱元璋出宫的时候,看到的百姓除了小孩子,基本上人人都很麻木。
麻木地工作,麻木地生活,仿佛行尸走肉。
只有少部分生活条件不错的,才能在他们脸上看到对未来的憧憬。
那时候朱元璋每次出宫,心情都很沉重。
回去之后,就会找出几个贪官,杀了出出气。
现在不一样了。
孩子们依旧很开心。
不同的是,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少了,体格也健壮了许多。
很多小朋友手里还拿着零食。
变化最大的是大人。
朱元璋以前出宫看到的大人,彼此间的交流都不是很多。
饭都吃不饱,哪有空天天跟人闲扯啊。
现在不一样了,明明工作更忙了,但是一个个反而更加健谈了。
忙是忙了,但是挣得多了啊。
赚钱多了,人自然就开心,看到熟人就愿意打个招呼,聊一聊近况,一起歌颂一下王爷和皇帝。
是的,歌颂王爷的比歌颂皇帝的还要多。
朱元璋也懒得攀比这个了,实在是比不过啊。
朱吾适天天出来溜达,百姓们经常能见到他,自然会亲切很多。
再一个朱吾适主抓的就是经济,百姓有钱了自然都念他的好。
最重要是,朱元璋从百姓的眼里,看到了光。
那是对现状的满意,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贤弟,谢谢你。”
这声道谢,朱元璋是发自真心的。
“好的,不客气。”
朱元璋对朱吾适的反应不是很满意。
“你这反应未免也太平淡了点儿。”
“那我该有什么反应?谢谢你谢谢我?”
什么乱七八糟了,朱元璋成功被绕晕了。
两人骑着车,很快就来到了大明皇家军校。
军校坐落在偏僻的郊外,施行的是封闭式管理,所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