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基础条件
1 地质准备:1997-1999年,米国军方以「地热开发」名义,在黄石火山口(北纬444280°)、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北纬359236°)、胡安德富卡板块俯冲带(北纬475°)等12处地质节点,钻探深度10,450米的竖井。各埋设120枚改良型b83热核弹(当量120万吨\/枚),总当量144亿吨。
上千枚大炮仗同时引爆,可以将米国三条传统地震带提前挤压,释放巨大的地壳能量,引发难以想象的地震和海啸。
2 天体参数:2000年3月18日,狮子座流星雨峰值期与地球近日点(3月18日)形成37°轨道夹角,预计12,000颗直径≥30厘米的陨石将穿透大气层,其中最大的三十六颗陨石直径将达到十米以上。
全部坠落在米国境内,预计有百分之三十的陨石撞击米国传统地震带。
二、触发条件计算
1 引力窗口:2000年3月17日00:00至00:17(utc),月球处近地点(356,410公里),太阳引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形成00037g合力差。
核爆+流星雨+星体引力条件,百分之九十三 概率引发十级以上地震。
百分之九十九概率引发95级地震。
百分之百引发94级以上地震。
2 核爆序列:
黄石火山群:首批400枚核弹分3波引爆(间隔18秒),当量叠加峰值达48亿吨
板块边界带:剩余800枚核弹分42组延迟起爆(005秒级差),覆盖2,300公里断裂面
3 陨石引导:nasa深空监测网数据显示,3月18日03:12至03:27(utc),7颗直径≥80米的陨石将落点误差控制在±12公里内,撞击能量等效91亿吨tnt。
三、实施步骤
1 倒计时72小时(2000年3月15日):
激活埋设核弹的钚-239核心
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关闭12处地震监测站
2 倒计时17分钟(3月18日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