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京城的一座宅院前,工匠们正忙碌地进行最后的装修工作。朱雄英站在院中,满意地看着即将竣工的建筑。这里将成为\"明德书院\",是他推动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自从松江疫情、历法改革和冶金技术革新之后,朱雄英越发感到知识与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当前的教育体系却难以培养出真正有用之才。科举制度虽已沿用数百年,却过分强调八股文章,考生们只需背诵四书五经,按部就班地写作,而非真正理解经文精髓和实际应用。
    \"国之根本在教育,若不改革教育体系,我大明又何来栋梁之才?\"朱雄英心中暗想。
    几日后,朱雄英觐见祖父朱元璋,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改革构想。
    \"祖父,大明立国已有数十载,疆域广阔,百业待兴,然而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朱雄英恭敬地说道,\"孙儿认为,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朱元璋捋着胡须,示意他继续。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四书五经,虽能培养忠诚之臣,却难以满足国家各领域发展的需要。孙儿建议创办新式书院,在传统经学基础上,增加算术、天文、地理、医学等实用学科。同时,改革科举制度,增加策论比重,减少八股文的桎梏,使人才选拔更加科学合理。\"
    朱元璋听完,眼前一亮:\"雄英此言甚是。朕登基以来,一直苦于人才匮乏。你的这些建议,正是当下之急需。\"
    他转向一旁的朱标:\"太子,你怎么看?\"
    朱标欣然道:\"父皇,雄英的构想可谓远见卓识。如此改革,必将为我大明培养出更多实用人才,夯实国家根基。儿臣全力支持。\"
    得到祖父和父亲的首肯,朱雄英立即着手实施改革计划。他首先在京城创办了\"明德书院\",作为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书院选址在城西一处环境幽静的区域,建筑布局既有传统书院的庄重肃穆,又加入了更多实用功能区,如实验室、图书馆、天文观测台等。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朱雄英亲自参与设计教学内容。他打破了传统四书五经的单一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几大类:经学类依然教授四书五经,但强调理解精髓而非死记硬背;实用类则包括算术、天文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天域丹尊苏尘从零开始的变身白毛萝莉之旅!让你写歌,没让你震撼全球徒儿,替为师无敌去吧玫瑰弄断绝关系后,法爷杀怪永久加属性假千金她是真豪门乔念叶妄川四合院:你们作恶我偷家都市重生:女人,不要影响我修仙谍战,越坑鬼子越升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