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统帅被俘,蒙古联军彻底崩溃。一部分人试图突围逃跑,却被早已埋伏在撤退路线上的明军截住;更多的人选择了投降。
天亮时分,战斗基本结束。此役,明军歼灭蒙古军三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余部溃散,仅有少数骑兵逃回漠北。明军伤亡不足三千,可谓大捷。
朱雄英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立即部署后续工作。他下令加强边防,修复被破坏的城墙和关隘;同时派出追击部队,彻底清除残余敌军;对俘虏则区别对待,普通士兵可释放回乡,首领级人物则押解回京,以供朝廷处置。
\"此战虽胜,但防患未然之策不可懈怠。\"朱雄英对将领们说,\"边关安全事关国家根本,我们必须建立长效防御机制,确保蒙古人不敢再犯。\"
他随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边防强化计划:沿边境线增建烽火台,完善预警系统;在关键地区设立兵站,储备粮草军械;对边军进行换装和训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这些措施很快得到实施,大大增强了边疆的防御能力。
一个月后,朱雄英率大军凯旋归来。京城百姓夹道欢迎,鲜花和彩带铺满了街道。朱元璋亲自在宫门外迎接,脸上满是欣慰和骄傲。
\"好孙儿!\"朱元璋拍着朱雄英的肩膀,激动地说,\"你不仅平定了北患,更为我大明开创了军事变革之先河。朕今日可以自豪地说,大明有你,国将兴矣!\"
当晚,朱元璋在宫中设下盛大的庆功宴,犒赏将士,同时隆重表彰朱雄英的战功。
\"雄英此战用兵如神,智谋超群,不亚于古之良将!\"朱元璋当众高声赞扬,\"朕决定,加封雄英为"定北王",以彰其功!\"
满堂哗然,文武百官纷纷起立贺喜。这样的殊荣,在大明开国以来尚属首次。朱雄英连忙起身谢恩,同时谦虚地推辞:\"祖父,此战取胜,乃众将士浴血奋战之功,非孙儿一人之力。孙儿愿以此功赏赐将士,不敢独享。至于封王之事,恐不妥,还请祖父收回成命。\"
朱元璋见孙儿如此谦逊,心中更加欢喜:\"好!有功不居,更见胸怀。既如此,朕不封你为王,但"定北将军"的称号你却不能推辞!\"
朱雄英这才恭敬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