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齐声应和:\"谨遵殿下教诲!\"
春日的阳光洒在南京城外的匠造学堂上,映照出一派繁忙景象。这座朱雄英亲自督建的学堂已经运行半年有余,成为了大明最先进工艺技术的摇篮。
今日,朱雄英特地前来视察。踏入大门,一阵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呼呼的风箱声以及师徒们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动人的劳动交响乐。
\"太孙驾到!\"随着通报声,正在埋头工作的匠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整齐地排列两旁,向朱雄英行礼。
朱雄英微笑着示意大家继续工作:\"不必拘礼,各位尽管忙自己的事。孙儿今日前来,就是想看看诸位的新作品。\"
学堂总监李孟忠连忙上前引路:\"殿下,请随微臣来,先看看造船部的新成果。\"
在宽敞的造船车间,一艘船模引起了朱雄英的注意。这船模虽小,但构造精巧,与传统宝船明显不同。
\"此乃我们改良后的新型宝船设计。\"一位年约四十的匠师上前解释,\"我们对船身结构和帆缆系统进行了全面改进。船底采用新型龙骨设计,增强了船体强度;船舷加装了防水隔舱,即使破损也不会迅速进水;桅杆和帆缆也全面革新,既能承受更大风力,又便于水手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