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那边,二柱子小伙子,身材高大健壮,皮肤在日光的照耀下黑得发亮。他蹲在田埂上,手中把玩着一根稻草,稻草在他的手指间灵活地绕来绕去。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憧憬:“妈,您放心,我二柱子以后不仅要让咱家的地多打粮食,还要带着大伙一起奔小康,让茅山涡的名声传遍四方!我最近在研究无人机喷洒农药,要是能成功应用,能省不少人力,还能提高产量,到时候咱村肯定能发展得更快。”
郑老汉,一脸的皱纹犹如岁月镌刻的沟壑,眼神中却透着温和的光芒,恰似春天里温暖的阳光。他轻轻抚摸着旁边那棵老槐树,树皮粗糙得如同他的双手,仿佛他们之间有着无需言语的默契,是相伴多年的老友。“这棵树啊,见证了咱们村子从一穷二白到如今有了些许盼头,又眼看着即将面临新的变革。” 老汉叹了口气,声音略带颤抖,如同微风吹过稻穗发出的沙沙声,“我就怕啊,开发的浪潮一来,这树会变得孤单,咱们这些祖祖辈辈扎根于此的人,也会失去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
老汉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老藏青蓝布衫,上面补丁摞着补丁,却收拾得干净整洁,一看便是勤劳且念旧之人。他脚上穿着一双旧布鞋,沾满了泥土的气息,那是他与大地最紧密的联系。月光透过稀疏的槐树叶,洒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每一道沟壑都像是一部厚重的史书,记载着过往的风雨与欢笑。
他的性格,恰似那棵老槐树,根深蒂固,沉稳而坚韧。虽话语不多,但每一句都掷地有声,直抵人心。乡亲们都说,老汉是村子的灵魂,有他在,大家就觉得有了主心骨,心里踏实。
“咱们啊,都是靠土地吃饭的人,这地,这树,就是咱们的命根子。” 老汉抬头望向远方,眼中既有对往昔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期盼,“只希望这开发能带着咱们走向更好的明天,可别让咱们忘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