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我的话,大家渐渐安静了下来。刘二麻子也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在这温柔拂晓的光影里,一股源自内心深处的热乎劲儿,在每个人的心头悄然涌起。这不是那转瞬即逝的微风,而是全村老少共同的信念,如同激昂的战鼓,声声震彻心扉。
村东头那棵老槐树,树皮粗糙得如同老农布满老茧的手,根须深深地扎进大地,稳稳地挺立着。树下,几位大爷大妈围成了一个小圈,或坐或蹲,姿态各异。他们脸上的皱纹里藏满了岁月的故事,眼神却如同新磨的镰刀般明亮,闪烁着光芒。
李大爷,头发白得像冬日的雪片,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但腰板依旧硬朗,挺得笔直。他说话中气十足,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滚烫的温度:“咱们这村子,就像这老槐树,根深叶茂,啥风雨没经历过?想当年闹旱灾,庄稼都快干死了,咱们全村人一起挑水抗旱,没日没夜地干,硬是挺过来了。这就像那夸父逐日,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惧艰难险阻。咱们村里人,就有这股子不服输的精神!”
张婶子,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慈祥,手中的针线活儿一刻也没停下,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细致与耐心。她微微低下头,专注地说道:“是啊,咱们的心啊,得跟这针线一样,紧紧相连,啥难关都能过去。咱们村这些年,多亏了大伙相互帮衬,才能越来越好。这就如同那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
王叔,皮肤黑里透红,恰似地里熟透的高粱,性子直爽,嗓门儿洪亮。他猛地一拍大腿,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对喽!咱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这村子以后啊,指定比现在还要红火!我看呐,咱们可以搞个农家乐,把城里的人吸引过来,让他们尝尝咱自家种的菜,住住咱农家小院,感受感受咱农村的生活。这说不定就是咱村发展的新契机,能让咱村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赵婆婆,岁数最大,眼神却最为温柔,手中总是拿着一把蒲扇,轻轻地摇着,不紧不慢地说:“孩子们啊,这村子就是咱们的根,咱们得用心血去浇灌,让它开出更美的花儿来。咱们祖祖辈辈都在这儿生活,可不能让这份家业败了,得一代比一代强。就像那薪火相传,咱们要把村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