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想切断我们的生态融资链。” 白逸飞的声音混着北冰洋的风声,“欧盟碳交所突然修改规则,将量子植被的固碳量排除在核算体系外。” 江寒凝视着窗外的量子苔藓,这些能在零下四十度生长的发光植物,此刻正以每分钟十克的速度吸收二氧化碳。他突然想起印度乡村教师的话:“当资本试图量化自然时,自然会找到自己的货币。”
四十八小时后,“绿盟计划” 官网突然上线一款名为 “生态链” 的去中心化应用。用户只需拍摄身边的量子植被,ai 便会自动计算其固碳价值,生成不可篡改的 “绿宝石” 通证。首批在亚马逊雨林试点的部落居民发现,他们守护的量子圣树每天能产出相当于二十美元的绿宝石,这些通证不仅能兑换生活物资,还能在全球黑市 —— 不,是在新兴的生态交易平台上,换到远比欧元更坚挺的量子币。
欧盟的金融精英们始料未及的是,“绿宝石” 通证的流通速度远超传统碳汇期货。当他们试图封禁交易平台时,区块链上的节点早已扩散到全球每一个量子节点 —— 从非洲牧童的微型量子站到东京居酒屋的外墙光伏,每个设备都成为生态链的验证器。江寒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展示的全息地图上,绿色的通证流通网络如根系般蔓延,比任何金融资本都更具生命力。
真正让欧盟打压失效的,是量子植被的 “光合作用革命”。老陈团队在南极培育的企鹅粪微生物与量子晶体结合后,催生的植被不仅能固碳,还能分泌可直接燃烧的生物燃油。当第一艘用 “量子藻” 驱动的货轮穿越苏伊士运河时,国际能源巨头的股价集体崩盘 —— 他们囤积的石油期货,在这种零污染、可再生的生物燃料面前,突然变成了一堆黑色的 solete 代码。
“他们以为资本是万能的,却忘了自然才是最大的资本。” 白逸飞站在中海总部的空中花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