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辰溪一点都没打退堂鼓,一遍又一遍地调整。
有一回削木材的时候,不小心划到了手指,鲜血直冒,他就简单地用块破布缠了缠,又接着干。
他可不像后世那些娇贵的明星,受点小伤就又是哭又是闹,还跑去医院大张旗鼓地折腾,其实伤口可能都快自己长好了。
经过不停地尝试和改进,简易水车的雏形终于有了。
他们在水车的叶片上绑上木筒,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水车转动,木筒就能把水舀起来,再顺着水槽流到村里的蓄水池中。
第一次试验开始了,可问题马上就冒出来了。
水流太急,水车被冲得东倒西歪,木筒里的水也洒得到处都是,根本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李辰溪皱着眉头,眼睛死死地盯着水车的运转,仔细琢磨了半天,决定把水车的支撑结构加固一下,又调整了竹筒的角度,让它们能更好地舀水和倒水。
第二次试验,情况好多了,水虽然没完全按照设想的那样,稳稳地流进蓄水池,但已经能看到有一部分水流进去了,这让李辰溪看到了希望。
可他还是不满意,挠了挠头,陷入了沉思,到底是哪儿还没弄好呢?
这时,李大明小心翼翼地凑过来,小声问:“十六叔,接下来咱该咋弄啊?”他心里有点紧张,生怕自己这一问,打断了李辰溪的思路,要是老支书知道了,怪罪下来,可就麻烦了。
随着李辰溪制作水车的消息在村里传开,村民们都好奇得很,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盼着水车能做成。
大家心里都清楚,要是做成了,那对村子来说,绝对是件大好事;要是没做成,也没啥损失,日子还得照常过,该挑水的还得接着挑。
不过大伙还是打心眼里希望李辰溪能成功,那样就能给村里人省不少事儿。
李辰溪可顾不上这些,一门心思都扑在了改进水车上。
他专门去找村里手艺最好的老木匠,虚心请教怎么加固结构,让水车更稳当。
还找来一些相关的书籍,研究流体力学的原理,一点点优化水车的设计。
经过整整三天没日没夜的忙活,李辰溪终于成功了!水车稳稳地转了起来,清澈的水顺着水槽,源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