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子气得直抖:\"主公!我家三公子这月泡在女闾里,连朝会都不去了!\"
    齐桓公转着玉扳指打哈哈:\"年轻人嘛仲父,要不设个规矩?官员每月只能去三次?\"
    管仲却摇头:\"主公,您瞧这街面——\"他指着窗外车水马龙的朱雀大街,\"商队多留一日,齐国就多赚百斤盐的钱。那些贵族子弟,没了女闾,怕要去强抢民女!\"
    这话倒不假。自打有了官办妓院,临淄的治安好了不少。原先总在酒馆闹事的糙汉子,如今揣着铜板往春风阁跑。有个叫阿虎的铁匠,挣了钱就去听《霓裳曲》,还给相好的翠莲姑娘赎了身。
    可日子久了,新麻烦又冒头。有个叫玉娘的姑娘吞了金簪子,就因为老鸨子逼她接患花柳病的富商。管仲得知后,连夜让人在女闾门口挂起木牌:\"身有恶疾者,不得入内!\"又从太医院调了大夫,每月给姑娘们瞧病。
    更绝的是管仲想出来的\"花税\"。凡是逛女闾的,按消费多少抽税。这笔钱后来修了齐国第一条石板路,商客们推着盐车直念叨:\"敢情咱车轮子底下,压着风流银子呢!\"
    这事儿传到列国耳朵里,可热闹了。楚国大夫嗤笑:\"齐国就这点出息?靠女人挣钱!\"可转头就在郢都开了\"销金楼\"。最逗的是燕国,学着齐国挂灯笼,结果灯笼上画的全是老寿星,闹得客人还以为进了养老院。
    临淄城的女闾越开越红火,连西边秦国的公子都扮成马夫来瞧新鲜。有回管仲微服私访,听见两个商客在角落里嘀咕:\"都说齐国管仲会治国,依我看,他最懂老爷们的心!\"
    这话传到齐桓公耳朵里,他笑得直拍大腿:\"仲父啊,你这招"以欲止乱",比千军万马都管用!\"管仲却望着朱雀大街上的灯火,眉头皱成个\"川\"字——他早瞧见了,有些姑娘看客人的眼神,跟看阎王爷似的。
    后来管仲定下规矩:姑娘干满五年,愿走的给盘缠,愿嫁人的官府保媒。有个叫秋娘的琵琶手,嫁了个老实绸缎商,成亲那日在女闾门口摆流水席,谢的却是管仲的恩。
    要说这官办妓院到底是好是坏?老辈人说法不一。有人骂管仲缺德,有人夸他精明。不过打那儿起,\"女闾\"这词儿就传开了。到现在,老临淄人唠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圣武霸天从一拳打碎武道规则开始无敌娱乐,综艺之旅葬天,葬地,葬众生我弱怎么了?我老婆可是SSS级八零凝脂美人,撩得硬汉心软软十年暗恋无果,我闪婚你哭什么?从警后,我青云直上渣男装深情骗她十年,京圈太子上门抢人替身夫人她得豪门真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