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少爷,最近小四(戈锐)派人来调查热河的盐碱地。”金永安想把话题岔开。
“以后要种俄国蒲公英,特区政府会直接收购,至少未来百年内不会改变。”戈辉肯定地说道。
“这东西有什么用吗?”金永安很好奇地问道。
“大清国要想成为车轮上的国家,就需要大量的天然橡胶,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种植橡胶树,特区政府鼓励北方地区大量种植杜仲树,都是为了天然橡胶。我们种植俄国蒲公英也是为了天然橡胶,不同的是,它收成更快,当年就能有收获,橡胶树和杜仲树都需要七到十年以上,才能大量收获。”戈辉耐心的解释道。
金永安低头盘算了一下,抬起头掰着手指头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热河至少有一万多亩光长草不长庄稼的盐碱地,算上没有肥力的沙荒地,怎么也得超过三万亩,再加上山坡地,五万亩开外吧。”他说着又把目光投向戈依光,继续说道:“老爷,要不咱们家把这些没人要的地都买下来吧!”
“可以”戈依光点头同意:“那就尽快做吧,开春前把地契开出来,明年开春能种多少是多少,三五年差不多就能种满了吧!”
戈辉也觉得可行:“小四已经派人去天山山脉的卡拉陶山区,以收购药材为名,大量收购蒲公英种子,估计明年开春就能种一批,就像爹说的那样,三到五年差不多就能种满。”
“那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就让金粟去量地。”金永安兴奋地说道:“至少一百年啊,这得养活多少人啊?”
“沿海一带盐碱地比较多,那里也会大量种植,以后会有很多人会种植蒲公英,养活很多人。”戈辉对此充满信心。
“金米和金粟,今天不在吗?他们在做什么?”戈辉突然问道,他觉得有必要尽快了解家里的情况。
“金米,两个月前去了上海,给你平安叔打下手。不爱习武,却热衷做生意。”戈依光回答。
“金粟,代替你永安叔,接管了咱家的三千多亩良田,还有承德街里的商号,也是个做生意的好手,无师自通。很多商家的掌柜,都戏称他‘老金’,21岁的‘老金’……”宣宁说完咯咯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