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最多的就是小黄鱼,其次是好几箱子的袁大头,大黄鱼也有不少。
大黄鱼的重量,一根大约是三百一十克,小黄鱼则是三十克多一点点。
如果想揣大黄鱼,装不了几根,路上也容易露馅,而袁大头太小容易掉而且还没有黄鱼值钱,所以四人都选择了小黄鱼。
这个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藏宝地点也不知道是哪路人马的,但肯定是不小的势力,就凭他们四个人,想抗衡简直痴人说梦。
在不知道底细之前,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每次偷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东西出去,多试几次,如果都没有被发现,再图谋更多。
最后四人各自揣了八到十二根小黄鱼不同,放在身上不同的地方,也不会增加多少重量导致行动不便。
要知道这样的山路一个不小心就是一个脚底打滑,还不知道要摔到哪里去,小黄鱼不太重容易藏。
四人各显神通,全身上下哪哪都有办法藏。
最后回到洞口的时候,蓑衣和斗笠都被渗进来的雨水和泥水泡了半天了。
再穿上身,可不就要把全身都弄湿,但也不能不穿,蓑衣的遮掩效果简直不要太好,就是苦了四人要一路忍受。
下山的时候遇到了好几拨人,第一拨是还在四处找菌子的钱五婶和她的媳妇女儿们。
第二拨是大队里为数不多的外姓人陈三癞子,据说是小时候生疮,赤脚大夫给治好了以后留了不少的疤痕,后来就被人一直叫癞子。
一把年纪了因为这个原因说亲也困难,三十好几了还是个老光棍,索性破罐子破摔越来越有耍无赖的劲头,大队上人人对他都是撇嘴的表情。
陈三癞子自然不是那种勤快人,捡菌子也是被他老娘硬拉着上山来的,来了也不动手,就跟在自家老娘后面像个监工似的,陈老娘也不管,只要人在跟前就行。
导致陈三癞子的眼珠子到处乱瞅,看见白飞飞几人的时候就肆无忌惮的上下打量,惹得几人非常不爽,但是也没当面起冲突而是匆匆路过。
第三拨遇到的就是严小雨四人,冯云山杀回去跟随他们的时候特地绕得离陈三癞子远了些,避免被那个眼珠子乱转的人发现。
运气比较好的就是,四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