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留了建筑的混凝土原色,却用卡通浮雕软化工业质感,让医疗空间既有安全感,又不失童趣。”
    在“阳光走廊”,一群康复期的孩子正围着中央的旋转木马玩耍,木马的立柱是回收的输液架改造而成。“这是孩子们的‘重生仪式’,”陈薇说,“他们亲手给旧输液架涂上颜色,看着医疗废弃物变成玩具,某种程度上也是心理治愈的开始。”
    北上来到北京松堂关怀医院,这座藏在胡同里的养老院,灰砖门楼上的铜铃在秋风中轻响。93岁的林爷爷坐在“记忆庭院”的老槐树下,面前的石桌上刻着老北京地图,每个胡同口都嵌着不同年代的门环。
    “建筑师把我小时候住的四合院搬来了,”林爷爷摩挲着刻有“门框胡同”字样的门环,“你看这青砖,是从拆迁的老房子里收来的,缝里还带着以前的墙皮。每天摸着这些老物件,这辈子的事儿就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
    院长王瑛指着屋顶的“坡地花园”:“我们发现,失智老人对倾斜的地面更敏感,这种微地形设计能刺激他们的空间记忆。每个房间的门牌号都是老北京的老字号匾额,昨天张奶奶就是摸着‘内联升’的匾额,第一次自己找到了房间。”
    在“时光厨房”,几位老人正围着蜂窝煤炉包饺子,不锈钢操作台与老式橱柜相得益彰。“我们故意保留了‘哗啦’作响的铁门,”王瑛说,“这些声音能唤醒他们对家的记忆,很多老人听见铁门声,会不自觉地说‘下班啦’——这是建筑在替他们保存时光。”
    西南山区的“竹林疗养院”里,晨雾中的竹楼若隐若现。患有抑郁症的患者阿芳正跟着建筑师陈默在“呼吸连廊”练习太极,竹制地板随着脚步发出细碎的“噼啪”声。
    “为什么选择竹子作为主要建材?”夏晴的镜头掠过廊柱上的针灸铜人浮雕。
    陈默擦了擦额角的汗,竹叶的阴影在他脸上晃动:“竹子的生长速度和康复治疗的周期暗合,而且竹纤维的天然清香能调节情绪。你看这连廊的弧度,是按《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设计的,每个转角对应不同的节气,让患者在行走中感受时光的流转。”
    在“药草温室”,阿芳正将晒干的艾草挂在竹架上:“以前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里,总觉得喘不过气。这里的每根竹梁都有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吞噬星空之复制成神八零文工团美人,清冷空少撩红温与竹马校霸官宣后,前世老公气红眼协议结婚?病弱权爷真香了!黑雾末世:无限物资从囤积女神开始我在妖界努力上岸道界天下葬剑棺丢乡野三年后,整个相府跪求我原谅我不是戏神林医生陈伶赵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