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虚拟居所:当身体成为建筑的尺度
意识空间的第二层开始具象化,苏然发现自己站在一座漂浮的岛屿上,脚下是柔软的草地,空气中弥漫着雨后青苔的气息。远处,一座由光与影编织的建筑正在生长,墙体呈现出莫奈《睡莲》的色彩渐变。
“这是根据您的‘放松脑波’数据生成的虚拟疗养院,”绫子的虚拟形象递来一朵光织的花,花瓣触感如真实的玫瑰,“我们分析了您的eeg数据,发现蓝绿色调能让您的γ波频率降低12hz。”
夏晴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惊讶:“苏然,看你的心率监测!现在只有62次\/分钟,比平时低了15次。”
在建筑内部,苏然看见一位老人正坐在光织的摇椅上,墙壁根据他的呼吸节奏变换色彩。“这是‘生物反馈墙’,”拓哉的投影出现在楼梯口,“老人的每一次心跳都会转化为墙面的色彩波动,建筑不再是静态的空间,而是与居住者共呼吸的生命体。”
苏然伸手触碰摇椅的扶手,金属表面瞬间凹陷成手掌的形状,随后又恢复原状。“记忆金属能记住每个使用者的身体曲线,”绫子解释道,“未来的建筑将像贴身衣物一样贴合灵魂,甚至能预判你的需求——看,天花板正在为您生成阅读所需的漫射光。”
三、跨维度建筑:当空间不再受限于三维
意识空间的第三层充满了数学的美感,无数几何体在虚空中漂浮,有的呈现出克莱因瓶的扭曲形态,有的是分形结构的无限递归。苏然感觉自己的视角在不断切换,时而俯瞰全局,时而进入微观世界,看见建筑的每个原子都在按照某种神秘的韵律振动。
“这是量子建筑的雏形,”绫子的声音带着敬畏,“我们通过量子纠缠原理,让建筑在多个维度同时存在。您现在看到的立方体,在四维空间中其实是一个超立方体,每个面都连接着不同的时空。”
拓哉的投影突然出现在一个分形结构的顶端,他的身体呈现出半透明的量子态:“我们在测试将记忆存储在量子比特中,这样建筑就能同时容纳过去、现在、未来的居住者。看这个空间裂缝,里面封存着苏先生2025年在敦煌拍摄时的声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