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腾瞧着他,心中暗忖,这年轻人虽说一副书呆子气,浑身透着不谙世事的稚嫩,可那专注的劲头和眼底的坚毅,却远超同龄人。
“这位是……”李子腾满是疑惑,开口问道。
站在年轻人身旁的一位西南农科院的一位教授赶忙推了推眼镜,笑着介绍:“他叫袁龙平,刚满二十三岁,是从西南农学院的学生。这孩子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成绩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尤其也对杂交水稻研究痴迷得很,所以我特意带他来长长见识。”西南农科院的教授话语里,满是对这个学生的欣赏与期许。
“袁龙平……”李子腾低声喃喃,莫名地,心底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兴奋,仿佛预感到这个书呆子气十足的年轻人,将在这场关乎粮食命运的征途里,掀起惊涛骇浪。
这位可是自己前世大神级别人物。前世这位可是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也是杂交水稻育种事业的开创者。有了这位国士无双的大神加入李子腾的双眸之中闪耀着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他心里十分笃定,有了这位年轻天才的助力,杂交水稻的推广肯定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紧接着,研究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整个农业实验室一下子就像是一台被注入强大动力、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处处都弥漫着紧张却又有条不紊的节奏。
专家们各自坚守岗位,紧密协作。有的一头扎进显微镜前,全神贯注地观察水稻的细胞结构,眼睛死死地盯着细胞核里那些细微得几乎难以察觉的染色体差异,一心想要探寻出杂交优势背后的奥秘;有的则奔波在田间地头,一丝不苟地开展实地种植测试。他们动作轻柔地把杂交水稻秧苗插进试验田,详细地记录下每一株秧苗的生长动态,密切留意它们在面对不同土壤条件、气候变化以及病虫害侵袭时的适应表现。
每一个人都如同被拧紧发条的齿轮,一刻不停地转动着,只为了实现那个共同的伟大目标——让杂交水稻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茁壮成长,最终结出沉甸甸、满是希望的丰硕果实。
在实验室里,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纷纷奏响独特的“乐章”。离心机飞速旋转,发出尖锐刺耳的呼啸声;培养箱则不紧不慢地发出维持恒温的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