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时30分,黄兴率领着120余名敢死队员,臂缠白巾,手持枪械炸弹,直扑两广总督署。
冲锋号一响,同志们如猛虎下山,一往无前。黄兴冲在最前面,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推翻这腐朽的王朝!
黄兴手持双枪,带头冲向两广总督衙门。一路上,喊杀声震耳欲聋,战友们舍生忘死,奋勇向前。
可清军的火力太过凶猛,革命党渐渐陷入苦战。不少兄弟倒在血泊之中,黄兴也在激战中失去了两根手指,但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
攻入总督署时,那平日威严的大堂此刻一片混乱。革命党四处搜寻总督张鸣岐,却让张鸣岐趁乱逃脱。
撤出总督署后,与清军展开了激烈巷战。街道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同志们奋勇杀敌,毫不退缩。
但清军兵力众多,革命党渐渐陷入困境。
林觉民,这位年轻的革命志士,手持双枪,与敌人浴血奋战,直至弹尽被俘。
被俘时,林觉民神色从容,毫无惧色,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宣告革命必将胜利。
喻培伦身背炸弹,在敌阵中穿梭,炸得清军胆战心惊,最终壮烈牺牲。
看着一个个战友倒下,黄兴的心在滴血,但黄兴没有退缩,依旧带领着剩下的同志顽强抵抗。
战斗持续了一整夜,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的牺牲并非毫无意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鲜血唤醒了无数国人。
后来,当黄兴站在黄花岗,看着那一座座墓碑,心中满是悲痛与自豪。
悲痛的是失去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战友,自豪的是革命党人用生命为革命铺就了道路。
黄兴坚信,这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革命党为之奋斗的新中国,终会到来 。
远在海外的孙中山,时刻心系国内革命。
庚戌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四处奔走,向华侨们宣传革命,筹集资金与物资,只为给国内的同志送去支持。
得知黄兴等人在国内筹备黄花岗起义,孙中山满心期待,不断从海外提供人力、物力援助。
孙中山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但也是推翻清廷的关键一战。
起义那天,孙中山虽未能亲临